发布时间:2023-03-01 16:38:02
厕所改造是指如今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。“物质文明看厨房,精神文明看茅房”,美丽乡村的建设,必定离不开农村“厕所革命”。近年来,泸州市纳溪区扎实推进农村改厕 让“将就用”变“讲究用”。
“茅房”变“洗手间”村里过上城里生活 家住纳溪区安富街道王强压根儿就想不到,如今自家能用上和城里人一样“洋气”的厕所。地面墙面贴瓷砖,头上吊顶装浴霸,热水器、洗手池、淋浴花洒、冲水便池一样不少,走进王强家,厕所干净而整洁。 “过去,就是一块木板两块砖,三尺栅栏围四边,厕所臭气熏天,无处下脚。”回首往昔,王强直挠头。现在,用上新式厕所的他直说,“连上厕所都成了‘讲究’事儿”。 王强家是近年来全区农村累计完成改厕的18882户中的一户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随着厕所革命走向纵深,越来越多的农户将完成改水改厕,享受民生工程创新带来的便利和实惠。 由“局外人”变为“局内人”改厕深得民心 纳溪区丰乐镇皂角村群众,***告别了夏季蚊蝇肆虐的院外敞开式旱厕,用上无害化卫生厕所。让群众津津乐道的是,当地厕所革命推出的“一户一案”建设模式,“百姓的事让百姓自己说了算”。 村民吴慧英下肢残疾,选择改造三格式化粪池水冲厕所,并安装了坐便器。一些群众根据自己意愿选择双瓮式非水冲式生态卫生厕所,部分群众在自家原有的化粪池、洗澡间基础上改建了无害化卫生厕所。“厕所图纸的设计、厕具材料的采购等系列厕改工作的流程,我全程参与、监督。”村民唐忠珍说,这两年,她不仅建设自家厕所,还参与了全村厕所改造,由改厕“局外人”变成“局内人”。 既有“面子”也有“里子”改出品质生活 天仙镇村民陈芳家屋后,一片透绿的草坪里“藏”着一个池子,上铺一块盖板。“盖板下,是新建的粪污过滤池。”陈芳说。当地工作人员介绍,这个过滤池由沉淀池、发酵池、蓄粪池3格组成。厕所污水经过粪污沉降、厌氧消化等程序,去除和杀灭寄生虫卵等病原体,可实现对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贮存。村里的污水经过沉淀,再排到附近集中处理点二次净化,可达到二类水质标准,能直接用于灌溉。